智慧課堂構建思路
作者:admin
更新時間:2022-03-07
點擊數:
需要完成的工作是,針對第一層級問題,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工具和支撐系統等,有針對性地開展信息化教學應用。針對第二層級問題,則需要研究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思路和辦法,而這需要從課堂教學理念、思路和方法等方面有所突破,再按新思路、新方法的實際需要,應用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相應的有效智能支撐環境和智慧學習資源,并在教與學活動中加以有效應用。因此,智慧課堂構建成功與否,主要的標志是課堂教學中信息化的作用由提供便利和提高效率升級為支撐教學創新,即通過信息化不僅解決課堂教學第一層級問題,更重要的是系統、全面地解決課堂教學第二層級問題。在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5G、“互聯網+”和AR/VR等技術構建智慧課堂的過程中,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1)應以學生品行修養、學業能力、強健體魄、陽光心態和溝通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培養和素養形成為目的;(2)應著重解決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知識產生緣由不清楚,知識之間關聯關系模糊,疑難知識難于理解和探究,無法因人而異進行教學,難以獲得教師和學伴,難以實時、全面、精準掌握學習狀況等課堂教學瓶頸問題;(3)應著重通過教學創新與重構的途徑來構建智慧課堂,建立課程教與學質量量化標準,優化有效教與學路徑,形成教與學情況數據采集規范,建立5G、大數據、人工智能條件下的學習結果、學習過程與行為等教與學情況智能感知環境,動態采集教與學數據,實現教與學數據融合互通,為實現教與學創新提供精準數據支持;(4)應充分應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迭代優化,分類創建線下和線上教師相結合的有效教與學的組織結構樣態,大限度地將區域及學校優質教師資源合理、均衡、優化配置;(5)應充分應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建立有效的學習路網資源,為每個學生建立精準畫像,構建學生學習情況準確判定、學習路徑合理引導、學習路網資源精準匹配、教師精準調控課堂教學活動的“人網融合”的有效教與學新模式,實現學生精準學習和教師智慧教學;(6)應針對移動學習終端、多媒體交互教學設備、MR教室、數字紙筆教室及“互聯網+”互動教學環境等,充分應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從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活動類別和教學階段等方面分類、分層次構建有效的教與學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