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課堂技術
作者:admin
更新時間:2022-03-07
點擊數:
智慧課堂實現技術是指從教育技術學科視角,對如何將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等新興智能技術應用于智慧課堂的構建,實現傳統課堂從物理空間環境上向智慧性轉變。隨著新技術的開發與引入,智慧教室從設計到裝備的選擇逐漸多樣化,更加注重從用戶體驗感出發,以人為本,用智能化促進師生互動溝通。智慧課堂實現技術研究在智慧課堂研究中起步較早,早在2003年清華大學已推出“Smart Classroom”(智能空間遠程教育)項目以解決遠程教學中受空間與設備限制的問題。近幾年,國內對智慧課堂實現技術的探索性研究逐漸成熟,很多學者,如陳衛東、許亞鋒等研究團隊對智慧課堂實現技術都進行了縱向深入的系列探討。1.智慧課堂實現技術構成智能教室構建的三種技術基礎——分布式侍候計算技術、交互電子白板技術和智能空間技術進行功能特性分析,總結出未來智能教室功能模塊架構,這對我們重新認識未來課堂、推動課堂改革具有理論指導意義。托于情景采集、移動通信互聯、數據挖掘、智慧終端設備等新技術的智慧課堂學習模式,并針對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活動特征進行技術支持,以實現智慧課堂中技術與學習的雙向融合。綜上可知,我國對于智慧課堂實現技術的構成研究多集中在理論探究階段,并且隨著新興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更新,能夠應用于智慧課堂的關鍵技術還將不斷豐富,僅通過本文階段性的文獻梳理,尚且無法對實現技術進行全面呈現。但總體來看,智慧課堂實現技術以計算力和深度學習算法為基礎和關鍵技術,通過與大數據相結合,為實現智慧課堂智能化、多元互動學習環境提供技術支持,是助推智慧教育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2.智慧課堂實現技術框架智慧課堂實現技術框架的研究是從技術視角出發,通過對技術框架的合理建構,不僅加速新型智能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幫助教師有效地理解智慧課堂內在技術原理。同時也要認識到,片面依靠教育技術,并不是推動教育變革,實現智慧教育的關鍵。智慧課堂的真正落地,還須要立足教學全過程,加強對教師進行相關新興信息技術的培訓與實踐,實現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