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識別+時代 從“痛點、剛需”入手,推動智慧
作者:admin
更新時間:2022-03-07
點擊數:
人臉識別隨著技術的不斷提升,滲透的領域越來越廣,應用效率也越來越高。據了解,除傳統安防、金融這兩大領域外,人臉識別技術在公安、機場、酒店、企業、建筑工地、手機應用、線上娛樂等諸多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在深圳 及一些對講廠商的相關技術研發和市場推動下,人臉識別門禁正逐漸成為國內“智慧小區”標配。傳統小區的開發模式已逐漸被顛覆。 小區建設未來是怎么樣子的?目前小區建設趨于兩級分化,一種是以產品標準化、模式化、套路化,不管東南西北都用一套圖紙,幾大標準戶型走天下;一種則是永遠都強調工匠精神,不斷包裝著那僅有的一絲唯美細節。顯然,如果依然以產品來定義中國的小區建設,那么就 OUT了……“ 房地產賣產品已成過去,未來是“內容為王”的時代 賣“鋼筋+水泥”的時代已成為過去,未來地產將邁入“內容為王”的時代,注入“各種功能”、注入“服務”、注入“體驗”、賣“時尚”……給消費者一個真正他想要的生活、社交方式和城市新興生活方式。這個時候房地產商所有的經營與創新邏輯都必須以“人”為出發點。產品只是工具,只是個載體而已。 “智慧社區”建設成為開發商謀求轉型的出路 自2014年以來,一方面是國家在政策上推動智慧社區發展;另一方面,從“人”出發,特別是當80后、90后漸漸成為中國社會的中流砥柱和消費主流,他們的需求,都希望能在家門口就可享受一切。這就迫使開發商轉型需要,促使他們改變自己以傳統房價驅動的模式開發項目。相關調研機構數據顯示,業主對社區生活最為關心的要素依次為:居家安全、生活便利、個人及家族健康、家族情感、數據、娛樂、社交。業主所關心的,正是“智慧社區”建設的內容所在,所以“智慧社區”建設成為各大開發商謀求轉型的方向。 人臉識別+時代,從痛點、剛需入手,推動智慧社區“內容升級” 要打造非常完善的智慧社區需要融入各種“+”形成一個大“家”,但目前國內并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所以在智慧社區建設初期,先從“痛點、剛需”入手,解決一個是一個,解決一對是一對,行動最重要。 實際上,在智慧社區建設中,最痛的依然是社區安全防范問題,特別是近期《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一條明確指示我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這更是給住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恐慌。怎么保障小區業主對居住環境私密性、安全性種種需求,成為大家最擔心的問題。 封閉式小區的好處首先是治安,小區入口門衛是小區安全的第一道防線,日后,小區圍欄將被拆除,門衛或將不復存在,形成開放式小區,危險系數直線上升。少了一層防衛后,樓宇門禁系統就成為了保護家庭安全的第一關。但是目前絕大多數樓宇門禁系統采用ID刷卡的方式,看似簡單的一個刷卡開門動作,卻存在較大的使用弊端和安全隱患。 有不少房企如萬科、招商、綠地、金地、藍光等就率先采取從安防監控系統上進行嘗試,集成“安防“、”監控”、“可視對講”、“人臉識別”系統與一體,特別是圍繞著人臉識別技術的應用,提升整個小區的安全。 從人臉識別技術應用試水智慧社區建設 人臉識別走進智慧社區,首先主要是對小區的門禁進行管理。通過把人臉識別技術和門禁系統相結合,通過對人臉的識別(“刷臉“)作為門禁開啟的鑰匙。業主無需額外攜帶門禁卡,只需要站在人臉識別門禁機前刷臉,整個開門過程不到一秒。它解決了兩個問題,一是住戶不需要攜帶卡,憑人臉進入,免去了忘帶卡,杜絕非小區人員撿到卡去復制;二是當住戶雙手提滿東西的時候不需要再經過“放東西—找鑰匙—開門—再拎東西”這樣的不智能的流程。 人臉識別在智慧社區建設應用中,如深圳 還推出了專門針對于出入樓宇人員進行監控、識別。集視頻分析、運動跟蹤、人臉檢測和識別于一體的在視頻監控領域的全新綜合應用。 人臉識別在智慧小區應用架構 通過在社區周界、開放通道口部署安裝人臉識別布控系統,與轄區派出所聯動,將常出沒于此轄區的有犯罪記錄或嫌疑人員進行黑名單布控,一旦黑名單庫內人員出現在布控區域,轄區派出所報警平臺將會預警提示,讓民警能在第一時間采取相應措施;另外對于轄區流動人口管理這塊,實現人臉識別實名制門禁管理,杜絕任何造假和替代登記。 綜上所述,社區安防采用人臉識別技術,可以集常住人口、流動人口及黑名單人員于一體綜合管理和防范,能提升整個智慧社區安全、便捷的居住環境。